1歲,本應是寶寶邁開人生第一步探索世界的可愛年紀,然而,有這樣一對雙胞胎兄弟“皓皓、程程”,他們的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,卻先后被確診為先天性白內障。
“皓皓、程程”一家在病房
禍不單行
雙胞胎兄弟先后患上“先天性白內障”
家住云南的張先生今年27歲,農村出生的他,踏實肯干。張先生的妻子,全職在家,照顧一女二子,生活過得平淡且珍貴。
2019.7雙胞胎哥哥確診
原是醫(yī)務人員的媽媽發(fā)現(xiàn),剛滿1歲的哥哥皓皓,看東西有點斜視,把玩具放在皓皓面前,皓皓不會去抓。夫妻倆慌了神,帶著皓皓找到了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副院長、白內障專科學科帶頭人張廣斌教授。經詳細診斷后,皓皓被確診為“雙眼先天性白內障”。
由于皓皓年紀還小,眼軸處于發(fā)展變化階段,所以張廣斌教授先對皓皓進行了單純的白內障摘除,后續(xù)再植入人工晶體。
2020.2雙胞胎弟弟確診
都說雙胞胎之間連著一根看不見的線,一個若是撞到頭,另一個也會痛。2月,家中老人發(fā)現(xiàn),留在家里照看的弟弟程程,黑眼珠變白了!
“雙眼先天性白內障”!當地醫(yī)院對程程的最終確診,讓張先生一家再次陷入了更深的困境。皓皓從被確診到治療至目前已花去了3萬元,加上期間家人生病多次手術花費支出,家里早已債臺高筑,而此時程程也被查出先天性白內障,這無疑是雪上加霜。
光明救援
驅車從云南到廈門只為保住光明
張先生心中很清楚:“白內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失明,而作為父母,怎么能眼睜睜看著孩子失去光明?”一家人經過多方面了解商議,得治!
3月2日,得知疫情期間廈門眼科中心除了全面保障急診24小時開放的情況外,還恢復了日常診療服務,張先生一家決定帶著程程從老家云南來福建廈門,再次尋求擅長白內障治療的張廣斌教授的幫助。
由于疫情期間交通嚴格管控,張先生一家只能驅車千里,輾轉來到廈門求醫(yī)。
入院后,張廣斌教授為程程做了全面的檢查,并制定“白內障摘除聯(lián)合人工晶體植入術”的手術方案。
張廣斌教授為程程進行檢查
雪中送炭
制定手術方案并申請光明基金
了解到這個家庭遭遇的不幸,張廣斌教授協(xié)助張先生一家申請了醫(yī)院的“光明基金”,主要對張先生提供一部分治療費用的減免,這讓張先生一家重新看到了光明的希望。
“兩個孩子的治療費用,對我們家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。”張先生說,“慈善項目讓我們省了一部分開支,再加上借來的錢,就可以給孩子治病了。”言語中張先生充滿了感激。
3月4日,張廣斌教授集合科室力量,成功為程程實施了“白內障摘除聯(lián)合人工晶體植入術”,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。目前,程程的眼睛已經能夠跟著光源移動了,接下來,程程將面臨時間較長的治療康復和適應期,而皓皓也將于今年7月再次手術植入人工晶體。
程程術后拆紗布
“先白”千萬別拖 把握6個月關鍵期
張廣斌教授指出,先天性白內障是出生后第一年發(fā)生的晶狀體部分或全部混濁,除了跟遺傳有關外,還有可能是母親在懷孕期受到風疹、流感、水痘、腮腺炎等病毒感染,造成了胎兒的晶狀體渾濁。另外,早產兒在搶救過程中吸入過多高濃度的氧氣也會導致白內障的發(fā)生。
“同卵雙胞胎患同一種病的幾率高于常人,因為他們具有相同基因,發(fā)生腫瘤或其他病變時的易感基因都一樣。特別是生長在同樣環(huán)境下,內外因素差不多的時候。”
張廣斌教授表示,先天性白內障比較好的手術時間是在患兒出生后6個月內,錯過治療期會造成難以挽救的弱視,終生不能獲得良好視力。由于嬰兒不會說話,父母在孩子出生后應多觀察孩子的眼睛及眼部反應,檢查孩子眼珠中間是否有白點。家長可使用“遮蓋實驗”、“追光反應”的方法,觀察孩子視力和視線的變化,進行白內障排查。
專家簡介
張廣斌 業(yè)務副院長/主任醫(yī)師/博士/教授
出診時間:
【思北院區(qū)】周一上午、周四上午
【五緣院區(qū)】周二上午、周六上午
博士,主任醫(yī)師,教授,碩士生導師。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副院長,醫(yī)務部主任,白內障專科學科帶頭人。中華醫(yī)學會眼科學分會白內障與人工晶狀體學組委員,衛(wèi)生部“健康快車”專家組成員;海峽兩岸醫(yī)藥衛(wèi)生交流協(xié)會眼科專委會委員;中國非公醫(yī)療機構協(xié)會眼科專委會白內障分委會副主任;福建省眼科學會常委,廈門市眼科學會委員,美國白內障屈光手術學會會員,政協(xié)廈門市第十一、十二、十三屆委員會委員。
擅長復雜白內障,青光眼及高度近視等眼部疾病的診治。多次受邀在國內,國際學術交流大會發(fā)表演講及進行白內障手術現(xiàn)場直播!在國內較早開展飛秒激光白內障手術!先后主持和完成8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。